企業數字化不等于無限跨界
原創 作者:李婷 石丹 /
發布時間:2022-03-03/
瀏覽次數:0次

當數字化、智能化、算法、云計算等科技名詞如“浪潮”一波又一波地出現,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企業的商業模式隨之也面臨著創新技術帶來的迅速迭代。而企業傳統的組織管理、領導發展、人才發展等多方面也在技術、概念和模式的創新基礎上發生顛覆性改變。
那么,當數字化和實體企業相遇,碰撞出的火花是什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高旭東對此進行了分析。
數字化帶來可見的經濟效益
高旭東在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認為,數字技術帶來數字經濟,中國企業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發展階段,無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企業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企業首先要明確的是自身為了什么而存在?
“一位德國學者曾提出問題:企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下,絕大部分的學生說,是為了盈利,因為企業沒有盈利則沒法生存。但是這位德國學者說得很有意思,他說德國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產品及服務給消費者,而企業盈利與否是結果,不應該成為起點。不過當企業提供了好的產品與服務,銷售額也是自然而然的事。”高旭東認為,這是如今數字化時代企業最重要的本色——價值。
高旭東言明,做有價值的企業不應該僅僅是在數字化上堅持,而是要把產品和服務價值放在首位。數字經濟產生的經濟效益可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原本無法做到的事,現在得以運作。如遠程醫療、遠程手術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本身就在提供一種新的價值;另一方面是原本可以運作的事務,企業在數字技術輔助下更好地降本增效。
如山東東華水泥廠,對其整個生產環節做出數字化改造,雖然期間投入極大,但結果證明,當跑通全程,該水泥廠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其所有投資收回,并更進一步在其發展基礎上,開發出數字化轉型的方案以適用于全國各地的水泥廠生產線。這就是數字化提升了實體企業經濟效益的例證。
數字化 VS企業:關系與挑戰
實體經濟企業在數字化發展下,需要全面釋放要素潛力,但要實現產業升級轉型,挑戰必不可免。
高旭東提出,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企業也需要回歸作為社會組織的本質。而新型實體經濟企業更需要強調兩點:第一,實體經濟型企業做的是具體的事情,數字化僅是手段,不可過于“神話”?,F代社會很多人認為數字技術來了,我們的生活、工作等可以發生各種翻天覆地的改變。其實不然,正如工信部一位老部長所言,人吃飯還是要吃食物,不能吃數字。也即是數字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把農業、工業、教育做得更好,但其并非是農業、工業、教育本身。
第二,要注意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關系。很多人將兩者區分開,一邊是實體經濟,一邊是數字經濟,其實不然,實體經濟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個企業,數字技術僅是工具,如何使用該工具輔助企業將原有環節升級為更低成本、更高效且高質量去做才是關鍵。
現代社會很多人對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抱有過高期望,認為必須將現在企業經營管理、研發、生產、銷售等所有環節都應用先進的數字技術,但要從實際出發,有些領域如高速自動化生產車間適用,人工智能、5G、大數據能讓其更方便,但有些實體經濟領域就做不了,無論是技術還是企業都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所以,極為重要的一點是企業要實事求是,不能過于追求“高大上”的東西,“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
數字化不等于無限跨界
數字技術帶給企業跨越行業的機遇,當一家企業跨入不熟知的領域,其經營或面臨更大挑戰。、
高旭東指出,當今中國不少企業存在一種幻覺,認為可以跨界經營,特別是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之下。數字技術的到來的確非常有吸引力,但仍然沒有改變現代社會的基本分工與合作的關系。分工即企業將自身擅長的事情做好,合作則是將每家企業擅長之處發揮到極致??缃缣?,就很難體現出自己的專長。
高旭東解釋,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的經營在當今社會遭遇極大的挑戰,甚至部分大企業連自身計劃都沒能達成,這是違反了“戰略管理”中最基本的原則,即企業只要逐漸多樣化就會跑到其他的領域,但在其他領域總有“前輩”企業做得更好、更有經驗。
“你看到某領域是個機會,別的企業也會看到,最終的結果只會是那些看到機會又將自身能力培養得極好的企業才能成為贏家,戰略管理的核心是企業要做自身擅長的事,在這個基礎上去做一些相應的組織結構的調整,而不是有了數字技術就可以隨意跨界。很多企業想學習互聯網企業,認為堅持互聯網思維做出一個不成熟的東西然后不斷迭代,就會成功,但這個概念對于工業,對于實體經濟企業是致命的,工業絕對不允許一臺上億元的設備隨便試錯,其成本極高。”高旭東指出。
高旭東言明,競爭的本質是企業做自身擅長的事,堅守自己擅長的領域,善用數字技術等加強自身優勢,整個行業及社會的發展才會更有效率。這也說明未來的企業一定是兼利型企業,即主觀為自己,客觀為社會。
除《商學院》雜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商學院》雜志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平臺微信公眾號

點贊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