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體驗,請你盡興一點
原創 作者:孫立軍 /
發布時間:2021-08-04/
瀏覽次數:0次

我在《凡悲魯·江湖》中獨醒這一章曾經表述過一句話:“難得糊涂不是讓人不負責任,而是達到一種境界,一種思想高度。不較真、不偏執,學會退讓,身心愉悅。”
閱歷山河,從來都不缺讓人焦慮的事情,如升職、加薪、房貸。其實有些東西根本不配占據你的情緒,人生就是一場體驗,請你盡興一點。“停下來,聞一聞玫瑰,從含苞到綻放然后凋謝,玫瑰從來不慌張。”人有各自的月亮,但生活的一地雞毛會使人疲憊不堪。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人們正在快速地適應著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似乎再也不能像陶淵明一樣做一個游蕩在田園的孤獨客,感受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瀟灑,體驗謫仙游歷世外桃源的心境!
大多數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都在奔波,面對一次次升遷、一場場難度較高的職業考試、一次次危機處理……從而出現了各種奇怪癥狀:猶豫、煩躁、心慌、胸悶,甚至整夜整夜地失眠等,這就是職場焦慮,而職場焦慮嚴重的話,會引起恐懼心理。
事物都有兩面性,年輕人不應該做時代洪流下的大多數“順應者”。只有擁有自己的態度、個性、活法,年輕人才會過得更加快樂。
里克·漢森曾在他的著作《這些年,我們都忘了愛自己》中表達了這樣的一個觀點:你是帶著壓力,被催促著、被裹挾著去追逐你的目標,內心卻不是平靜的。所以你才享受不了追逐本身帶來的快樂。所以,正如“畫江湖”中無眼、無嘴、無耳,只剩鼻子呼吸,兩頰緋紅,醉醺醺的樣子,畫中的這位先生是經過反復思索推敲后形成的固定形象。暗指很多人不看不聽也不說,整日昏昏沉沉過活。其實人生在世,也難得糊涂啊!
正如馬特·海格說過:“如果想征服生命中的焦慮,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個呼吸里。”不要去感受無意義的未來,珍惜把握好現在的每一刻時光。
放下焦慮,活出自我
我們假設人生是一場游戲,和別人比高低、比輸贏,但是這一路上鮮花與掌聲相伴,有趣味地過完這一生才是對自己人生圓滿的交代,又何必職場焦慮呢?
我國前文化部長王蒙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想到和這樣的人共度一生,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事實確實是如此,只把工作看成生活中的唯一方式,那算不算是現實世界機械主義的無趣呢?
我們把生活過成詩歌,把焦慮換成其他的一種方式,去不斷發現生活中美好的篇章,活出新的自我,美好也會如約而至。那由于壓力帶來的心理疾病等問題也相對減少。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是樂趣;買油條或者熬稀飯,磨豆漿或者煮牛奶,烤面包或者茶泡飯也是樂趣;生活本該有趣。
明代嘉靖年間浙江人洪楩編刻了一本《清平山堂話本》,其中有篇《新編小說快嘴媳婦李翠蓮記》 ,堪稱中國最早的女權主義作品之一。這篇話本小說圍繞青年女子李翠蓮出嫁前后四天之內發生的事來描寫她的反抗斗爭,有趣的是其中記載了古代司儀的?;樵~。新人坐床,先生拿起五谷念道:“撒帳東,簾幕深圍燭影紅。佳氣郁蔥長不散,畫堂日日是春風。……撒帳上,交頸鴛鴦成兩兩。”作者一雙樂觀開朗的眼睛對周邊事物的探究,讓彌散在婚禮中的喜慶和美好,躍然紙上。
古人常說:“涸轍遺鮒,旦暮成枯;人而無志,與彼何殊。”在這場人生馬拉松長跑中,我們的理想常常與焦慮相伴,但是我們要時常記得放下焦慮,活出自己。
人生得意須盡歡。我一直有一種觀點,一輩子沒有醉過也是種遺憾。開懷暢飲,酣暢淋漓,這是何等的愜意!注重對當下生活的滿足,活出真正的自我,減輕焦慮,這才可以成為生活的常態。
貼近藝術,享受生活
暢飲只解一時之憂,直面內心,尋找焦慮的根源才能治本。
正如哲人所說,與藝術對話,就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進行對話。當你為生活的壓力感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候,請打開莫非的《與自己和解》,以別人做鏡子,看清自己的樣子,接納自己,緩解焦慮。
江湖中有兇險也有溫情,而這一切又都源自人心。江湖亂象叢生,人心善惡不定,這似乎是難解的兩重迷局;時光荏苒,你終會發現:江湖煙消云散,人心海納百川??戳诉@百味人生,您也應該豁然開朗,在與藝術的對話中您也應該獲得更多的提升。
生活猶如一個霸道的“強盜”,“搶掠”人們對生活保有的期盼,大多數人在利益面前都得放慢腳步,沒有辦法去享受生活。但是,生命猶如一首青春的贊美詩,在這路遙馬急的人間總有辦法去享受生活的寧靜。
席勒曾經說過:“時間有三種步伐: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我們要做的就是享受當下,貼近生活,塑造藝術。
熱愛動畫設計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曲建方導演,曾從最基礎的描線、上色做起,奮戰在動畫創作的第一線,一“戰”便是一生。經歷了20世紀60年代十年斷檔后,重返工作崗位的他,更是在美影廠加班加點拼命工作,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兩年的工作量,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把丟掉的時間給它補回來”。
享受當下,感受歲月流逝帶來的幸福感就是放下焦慮后最幸福的結果!
回歸心地的樸素
有人三分鐘泡面、有人三小時煲湯、有人外賣已送達 、有人剛切好蒜薹和肉 ,當你平靜地把該做的事做好,生活就會把該給你的東西一樣一樣地給你,好的人生不慌不忙。別焦慮,人跟人的生活節奏不一樣,慢慢來……
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 ,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時光, 獨處讓自己的本心更自由、更瀟灑。不用周旋于別人的情緒也不用刻意判斷他人的心思,人終其一生的追求大概就是自由吧!
恒愚法師曾經說過:生活的禪法,是一場回歸心地的樸素,是一場清水出芙蓉般的自然而然。它雖然遠離了各種執著,但絕不是孤獨,更不是寂寞,而是一場樸實而鮮活的自在享受。
焦慮雖然是生活中的一種常態,但是你應該在此煩悶無聊的生活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從生活中發現藝術,從而認可自己,緩解焦慮,讓職場變成自己愿意付出時間的一種生活方式之一。
除《商學院》雜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商學院》雜志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平臺微信公眾號

點贊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