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千億美元市場“誘惑” 維信諾全攻柔性屏
原創 作者:沈思涵 石丹 /
發布時間:2022-03-04/
瀏覽次數:0次

在折疊屏手機市場一片火熱的當下,作為折疊屏手機幕后真正“推手”的半導體面板企業,也紛紛曬出了各自的成績單。得益于面板行業的景氣周期,不少面板企業均實現了營收增長的佳績。而作為國內半導體顯示賽道的代表企業之一,維信諾(002387.sz)也同樣在營收上提升顯著。
根據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維信諾2021年度營業收入預計實現44億元至46億元,同比增長28%~34%;其中,OLED產品實現營收42.50億元至44.50億元,同比增長97.15%。
對于剛剛度過20周年生日的維信諾而言,其正迎來面板行業難得的紅利周期。據了解,未來五年內,維信諾將聚焦新興顯示核心技術創新,做到產品能力全領域覆蓋,OLED面板出貨量實現全球前三。
但維信諾要實現這一目標并不輕松。畢竟,半導體顯示行業正處于關鍵的技術變革階段,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和戰略定力,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逐局面下突圍而出。那么,對于年輕的維信諾來說,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逆勢破局,從而實現其定下的戰略目標?
押寶OLED領域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半導體顯示行業經歷了數輪技術變革和市場轉換周期,在京東方、TCL科技、深天馬以及維信諾等面板企業多年來的不懈努力下,國內面板行業基本實現了供應鏈的自主可控。
然而,這些企業的發展路徑卻不相同。其中,像京東方、TCL科技通過不斷并購,在LCD液晶面板領域占據著重要地位,而維信諾自2001年成立之后,就一直在OLED面板領域持續深耕。
從2002年建成中國大陸首條OLED中試生產線,到2008年建成中國大陸首條PMOLED生產線,再到2013年產出全國首款柔性AMOLED顯示屏,可以說,維信諾是中國OLED面板產業的重要“開拓者”,其發展歷程也是中國OLED產業發展的縮影。
需要指出的是,維信諾押寶OLED顯示領域,也容易出現營收來源過于單一的問題。梳理維信諾的業務收入結構發現,雖然2021年維信諾的營收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OLED產品業務營收達到42.50億元至44.50億元,業務收入占公司營收比例超過95%。
據中信證券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顯示面板規模超過1300億美元,其中LCD面板占比約70%。也就是說,目前整個顯示面板市場,仍然是以LCD面板的市場份額為主,而專注于OLED面板研發的維信諾,則無緣瓜分LCD面板的市場紅利。
2022年1月,維信諾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維信諾的凈利潤也從2020年虧損的7.39億元,同比擴大虧損17.44億元至20.44億元。在其借殼上市后的四年時間里,扣非凈利潤已經累計虧損超過4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維信諾非經常性損益中所獲得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20.31億元、10.56億元、11.44億元。這家企業的實際“造血能力”被打上問號。針對相關問題,《商學院》記者致函采訪維信諾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從技術領域看待中國面板行業的發展,會發現很多企業的思維仍停留在LCD液晶時代,不少產業布局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缺陷,而維信諾則是重點押寶OLED時代,這是基于未來顯示技術的提前部署,但要完全取代眼下主流的LCD市場仍需一定的時間。
市場“前狼后虎”
維信諾在OLED領域的持續研發投入和成績有目共睹,但如果從市場競爭力來看,維信諾距離行業一線陣營還有進步的空間。
據歷年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維信諾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21億元、5.81億元、6.58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分別為31.98%、26.88%、21.79%。而在2021年前三季度,維信諾的研發費用達到7.19億元,同比增長達139.94%,占公司營收比例達到27%。從研發投入在營收方面的占比,也能說明維信諾在研發層面的重視程度。但在市場層面,國內顯示面板市場仍然以京東方作為龍頭廠商,國際上由三星把持主導地位,維信諾則是在小型OLED面板市場上有一定的優勢。
據CINNO Research的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市場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為6.68億片,其中三星的面板出貨量約4.8億片,占市場份額的72.3%;京東方面板出貨量約0.6億片,占市場份額的8.9%;維信諾的面板出貨量約0.3億片,占市場份額的5.1%,位居全球AMOLED智能手機市場面板出貨量第四、國內市場第二的位置。
由于市場占有率并不算高,維信諾的OLED產線很難滿產滿銷,也無法擁有高議價能力,因此難以實現規模經濟,導致產品毛利率很低。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維信諾主要產品OLED的毛利率分別為-6.13%、-8.30%和-9.53%。
目前,京東方已經向蘋果供應OLED面板,為iPhone系列手機提供顯示屏幕。與此同時,TCL科技、天馬微電子的柔性AMOLED產能也在加大推進當中,以它們所具有的規模優勢和市場潛力,大有趕超維信諾國內市場第二的趨勢。很顯然,當前維信諾正面臨“前狼后虎”的市場局面,一旦技術迭代和戰略決策不當,其辛苦建立起來的優勢很容易被對手取代。
按照維信諾此前的說法,其在智能手機領域已經供貨榮耀、中興、努比亞、摩托羅拉等多款旗艦產品,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客戶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當中的出貨量并不具備顯著優勢。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梁振鵬指出,在面板行業中,面板業務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技術實力。身處于面板行業這條資本密集、技術密集、投資回報周期長的賽道上,維信諾仍然需要通過市場來證明自身的價值。
誰能“彎道超車”?
如今的OLED市場已經從硬屏OLED過渡到柔性OLED階段,而當下火熱的折疊屏手機即是柔性OLED面板企業爭奪客戶最為焦灼的“戰場”。
到目前為止,國內頭部手機廠商除了vivo之外,均已推出各自的折疊屏手機,其中小米MIX Fold的柔性屏由華星光電供應,OPPO Find N則采用主屏三星、副屏京東方兩種方案,而華為則在P50 Pocket和Mate X2上分別采用維信諾、京東方的柔性屏方案。
在目前已經推出的折疊屏手機當中,維信諾僅靠為華為P50 Pocket供應柔性OLED屏幕占據市場一席。
相對而言,京東方作為國內面板企業的龍頭,其屏幕比之維信諾來說似乎更受終端客戶的歡迎,這一點從華為已經上市的三款Mate系列折疊屏、榮耀Magic V以及OPPO Find N外屏中均采用京東方的柔性OLED屏幕方案便可體現。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柔性屏已經發展好幾年,但是一直沒有成為市場主流產品?,F如今在京東方等面板廠商的技術驅動下,相關市場需求開始擴大,今年將進入爆發期的拐點。預計柔性屏產業距離快速發展完成至少還需要三到五年時間,距離產業生態成熟至少還有八到十年的過程。”
根據美國調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柔性電子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49.4億美元。柔性屏的市場前景備受看好,這也促使相關的面板企業加速柔性屏布局,提高量產能力。
2021年10月,京東方宣布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提前量產,而這條柔性屏產線不僅是京東方首條,同時也是國內首條柔性屏生產線。同時,維信諾控股的昆山第5.5代AMOLED生產線、固安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產能也在持續釋放,并且合肥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在報告期內實現量產交付,目前隨著產能釋放的進一步提升,其在終端交付能力上也有所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國內面板廠商的產能正在提速,但距離頭部大廠還有差距。據安信證券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全球柔性OLED產能分布中,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是三星,達到36%,隨后是占據產能份額21%的京東方、8%的LG、7%的維信諾和5%的TCL科技。面對國際巨頭的技術壁壘,中國本土企業若想完成“彎道超車”,并非沒有機會。在柔性OLED屏幕領域,無論是對國際巨頭三星,還是對國產面板廠商來說,都是一塊新興的市場,因此各家廠商都有機會從中得益。但關鍵在于,如何在OLED領域尤其是柔性OLED屏幕領域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對此,維信諾董事長張德強對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管是OLED技術,還是像Micro-LED技術這樣的新興顯示產業依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而技術的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就是推動新興顯示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所以我們必須繼續堅持技術創新戰略,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和貢獻。”張德強表示。
截至目前,維信諾已經擁有超過1萬件OLED技術的關鍵專利,并參與主導制定或修訂了多項OLED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從這方面看,維信諾在國際市場競爭當中為中國OLED面板產業發展贏得了一定的地位。
當然,要想加快解決OLED面板領域“卡脖子”的難題,不僅有賴于維信諾的研發創新投入,更需要行業上下游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參與。“我們相信,只要加強與國內供應商的合作,材料國產化率得到顯著提升,原材料價格繼續下探,國內面板廠商在高性能柔性屏開發方面,未來將達到業界領先水平。”某半導體顯示行業人士表示。
除《商學院》雜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商學院》雜志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平臺微信公眾號

點贊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