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汽車易主可否新生
原創 作者:張浩然 朱耘 /
發布時間:2022-03-04/
瀏覽次數:0次

早已瀕臨退市的*ST眾泰,可謂是一只“妖股”。截至2021年12月27日,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即*ST眾泰(000980.SZ)(以下簡稱“眾泰汽車”)漲停次數達87次,跌停次數達41次,區間振幅高達651.85%。進入2022年,這只股票則一直在低位徘徊。
2021年12月初,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相關《民事裁定書》,裁定批準眾泰汽車重整計劃,并終止眾泰汽車重整程序,眾泰汽車的獨立法人主體資格將繼續存續。
對于眾泰汽車來說,此次公告意味著眾泰汽車的危機終于迎來了轉機,從退市的邊緣回到了岸上,而幫助眾泰汽車走出困境的是江蘇深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深商”)。
此次“重生”,眾泰汽車將目光鎖定在了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微型車市場以及網約車市場,可謂是多點布局。眾泰汽車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打算,又有著哪些優勢?未來,江蘇深商與眾泰汽車還會不會有其他的合作形式?
對于眾泰汽車未來重整計劃的發展問題,《商學院》記者向眾泰汽車方面發送了采訪函,截至發稿,對方未予回復。
喜迎“接盤俠”
陷入危機兩年之久的眾泰汽車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白衣騎士”。隨著江蘇深商的接盤,眾泰汽車的重整順利進行,終于在2021年的年末歲尾使自身擺脫了破產倒閉的風險。
自2020年6月24日起,眾泰汽車公司股票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眾泰汽車”變更為“*ST眾泰”以后,眾泰汽車一直徘徊在退市的邊緣,為企業的繼續存活,其希望通過吸引投資者重整企業來化解退市危機。2020年9月23日,眾泰汽車發布公告公開招募投資人。
隨后,上海智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智陽”)和湖南致博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致博投資”)相繼與眾泰汽車方面進行接洽,并對眾泰汽車開展盡職調查。然而,2021年5月12日晚,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收到預重整管理人轉交的上海智陽的函告表示,基于公司對眾泰汽車盡職調查結果的評估,以及近期眾泰汽車股價異動、嚴重偏離其基本面,公司決定暫緩推進對眾泰汽車的投資事宜。此后的6月25日,眾泰汽車再發公告稱致博投資決定終止投資本公司。
眾泰汽車在經歷意向投資人頻頻終止投資后,終于等到“接盤俠”——江蘇深商。
2021年12月20日,眾泰汽車發布了關于股東權益變動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的公告。公告指出,本次權益變動將使眾泰汽車控股股東由鐵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牛集團”)變更為江蘇深商,公司實際控制人由應建仁、徐美兒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公開資料顯示,江蘇深商成立于2020年9月29日,法定代表人為黃繼宏。
盡管眾泰汽車漏洞重重,但是眾泰汽車擁有浙江金康基地、金華基地、杭州臨安基地、湖南長沙基地等9大生產基地,同時其擁有“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雙重生產資質。此外,眾泰汽車在新能源方面的專利超過1500項,具有相關氫能源汽車技術。
根據眾泰汽車重組公告的內容,此次重整投資人江蘇深商除了前期投資20億元外,會再提供8億元資金,并助力眾泰汽車調整品牌戰略。
對于江蘇深商的加入,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認為,江蘇深商在汽車行業的布局涵蓋交通運輸、出行租賃、新能源材料、汽車經銷等多個領域,因此除了為眾泰汽車帶來資金外,在產業鏈的多個環節上都能為眾泰汽車帶來幫助。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江蘇深商的加入到底能給眾泰汽車帶來怎樣的改變?這位“接盤俠”能否真正讓眾泰汽車贏回市場仍是一個未知數。
“瀕臨破產”迷題
成立于2003年的眾泰汽車以“學習”豪華車的方式短暫贏得了市場,然而復刻的只能是外表,豪華車的內核無法簡單復制,這也導致眾泰汽車在后來的發展中高開低走。
2013年融合了“大眾途銳+奧迪Q5”特色的眾泰T600讓眾泰汽車迅速出圈,一度要加價2萬元才能提車;2014年,眾泰汽車在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銷量12連降的情況下,取得了全年銷售突破16.6萬輛的成績,以較2013年增長23.8%的成績絕地反擊。這一年,眾泰Z300、眾泰T600、眾泰Z100、眾泰E20的銷量在所屬細分市場自主品牌中名列前茅,成為業界當之無愧的“黑馬”;2015年底,神似Smart的眾泰芝麻E30上市,立即暢銷純電動車市場;2016年底,眾泰汽車迎來了發展巔峰,推出了“保時泰”SR9,迎合了小鎮青年對名車的需求;2017年福特與其合作,還稱其為“中國主流零排放電動汽車制造商”。
眾泰汽車之所以能成為“黑馬”,是因為其選擇用“學習”“豪華車”的方式去贏得一批受眾,對于消費者來說,用最低的成本收獲了與豪華車型一樣的回頭率,眾泰汽車也因此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然而,因為忽略了產品最重要的內核,導致眾泰汽車“汽車三大件”的問題在2018年集中爆發。根據車質網收集的數據,眾泰汽車旗下燃油車的主要故障集中在減震器漏油、轉向系統異響、發動機異響、變速箱異響、發動機頓挫等問題,而電動車的故障更多,動力電池故障、電驅動控制器故障、充電故障、剎車失靈等問題占據前列。
進入到2017年后,眾泰汽車的車型銷量便開始由盛轉衰,2018年,眾泰汽車銷量從32萬輛下滑到23萬輛。
進入到2019年后,眾泰汽車銷量持續走低,2019年前半年,其銷量僅為6.49萬輛,同比下降55.3%,銷量下滑速度遠遠超過了整體車市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知名分析師曹鶴此前在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表示,眾泰汽車之所以走到今天緣于其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研發跟不上、產品出現問題引發了企業一連串的問題。
財報顯示,2020年眾泰汽車凈虧損108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11.9億元,2020年以來,眾泰汽車的整車生產就幾乎處于停滯狀態。2021年6月10日,*ST眾泰在回復年報問詢函中稱公司2020年整車業務基本停滯。
眾泰之所以走到今天,招銀國際研究部經理白毅陽分析認為,其享受了中國汽車黃金時期的紅利,但是當時的“山寨”玩法是無法在這個新能源智能汽車時代跑贏的,唯有拿出消費者認可的技術和產品才是中長期之道。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發展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邱凱分析表示,導致眾泰汽車經歷如此風波是多方面的,有資金、管理層決策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缺少核心產品,缺少核心競爭力。
“在這個年代,‘不能山寨’已經是市場的共識了。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能一味地迎合消費者當下的需求。雖然在當時‘野蠻生長’的年代,山寨產品可能是部分消費者的需要,但是優秀的車企能夠多看一步,能夠知道在中長期內消費者需要什么。”白毅陽深刻分析道。
回顧發展歷史,眾泰汽車的家族色彩比較重,應建仁是實控人,歷任董事長有他的姐夫、侄子,所以整體公司發展受到應建仁的控制。他相對在意資本運作,控股過銅鋒電子和金馬股份,搞過房地產,并沒有想把汽車做好,相對比較短視,因此選擇了“山寨”路線。這種以資本運作作為企業經營目標的戰略,也為后面的危機埋下了伏筆。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更重要的是企業戰略目標,這個目標是為了資本運作還是真正把企業做好,兩者是有本質的區別。如果實控人想沖兩年業績,把公司搞上市,套現離場,這種企業不會有發展的長期動力。
因此,眾泰汽車之所以走到今天,與應建仁自身更偏向資本運作,而沒有真正踏踏實實把眾泰汽車的產品做起來不無關系。
邱凱表示,從管理層的角度,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產品策略本應有著清晰明確的規劃,僅靠車型模仿絕不是發展的正確軌道,而且很容易被反噬,說明企業管理層的決策有很大問題,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企業運營,僅考慮短期利益。
眾泰汽車用自身的發展演繹了一步一個腳印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汽車制造領域。誠如任萬付所言,眾泰汽車是國內汽車企業發展的一個反面案例,依靠“山寨”和投機無法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終究會被市場淘汰。
多點布局能否多點開花?
幾經波折,眾泰汽車終于等到了“翻身之日”。
眾泰汽車在其公布的重整計劃中明確了公司未來的經營方案。
在傳統業務方面,其表示會重整品牌戰略,布局中高端品牌。眾泰汽車指出,眾泰汽車將針對眾泰、君馬等多個民族汽車品牌逐步調整品牌戰略,構建特色戰略體系,致力于打造最有影響力的民族汽車企業。短期計劃對旗下所屬品牌進行重組,通過合并同質化車型、優化產品序列、優化費用結構和重整經銷商網絡等策略,集中資源,提振銷量;長期計劃以收購、合資的方式構建品牌矩陣,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
對于這樣的布局,白毅陽分析表示,從品牌角度來看,眾泰汽車直接去做中高端新能源汽車還是比較困難的,核心問題就是消費者對原有品牌的認知需要花時間去重構,同時眾泰汽車能否組建強有力的團隊去做高端純電汽車也要打一個問號。
此前,眾泰汽車因對豪華車的“學習”而飽受詬病。任萬付認為,君馬汽車品牌之前定位就是中高端,不過卻是打著中高端品牌的旗子做著普通品牌的事,眾泰汽車再次布局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難言樂觀。
邱凱認為,現在新能源市場并不缺少中高端品牌和車型,外有特斯拉、BBA,內有蔚來、小鵬、理想、比亞迪、廣汽埃安,還有高合、極狐、哪吒、零跑、賽力斯等玩家,競爭對手眾多。所以,眾泰汽車想布局中高端新能源市場難度可想而知,一是缺少資金,二是沒有技術積累,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再加上之前因為抄襲,口碑和路人緣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所以前景不是很樂觀。
經過此次重整風波,眾泰汽車算是“重獲新生”,對于此時的眾泰汽車而言,做好以下兩點尤為關鍵。邱凱坦言,第一是要有執行力強的團隊,尤其是技術研發團隊,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靠簡單“學習”的方式發展;第二是需要重新建立渠道信心、市場信心和消費者信心。
因此,盡管眾泰汽車的“新生計劃”布局較多,但能否“多點開花”還要看其后續真正的落實情況。
除《商學院》雜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商學院》雜志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平臺微信公眾號

點贊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