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求進總基調下,我們應該關注什么?
作者:胡嘉琦 劉青青 沈思涵 趙建琳 張浩然 閆佳佳 王倩 /
發布時間:2022-04-01/
瀏覽次數:0次
穩中求進,是2022年中國政府的工作總基調。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面對經濟發展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搞粗放型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靠共同奮斗,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面對穩增長的總體要求,來自各行各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結合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點話題,從就業、人口、房價、城鄉發展、環境保護等各個角度提出了議案、提案,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尋找解決辦法。
關鍵詞一:共同富裕
提高個稅起征點,促進共同富裕

穩就業保民生、促進消費、擴大需求是2022年中國政府工作任務中最先提到的內容之一,要促進消費,就要提高居民收入。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就關注到收入話題,她認為,對居民而言,受物價上漲影響,生活壓力日趨增加,較低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導致實際納稅負擔加重,削弱了工資上漲的“受惠感”。
對于企業而言,受較低的個稅起征點、較密集的納稅級距以及較高的低級數累進稅率的影響,企業漲薪時,普通員工獲利的部分遠少于企業支出的成本,不僅降低了員工的獲得感,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企業留住人才的難度更大。
為此,董明珠通過議案建議,可將個稅起征點由5000元/月提升至10000元/月。值得一提的是,從2010年至今,董明珠已經7次建議提高個稅起征點。
為促進社會公平與共同富裕,董明珠還建議,在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分級最高檔96萬元/年的基礎上增設一檔200萬元/年(對應稅率50%~55%),同時進一步優化調整超額累進稅率的層級、級距,促使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加大對非工資性收入的稅收征管力度,創新稅收監管機制,依托稅收大數據精準分類監管,嚴厲打擊偷稅漏稅等觸犯稅收公平性原則的事件。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逐步上升,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全面提升。董明珠建議出臺相關政策,促使企業將一定比例的稅收返還投入自主研發,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方可持續享受稅收優惠。同時她還建議,加強稅務部門對重點稅源企業的研發費用加強監測,堅決打擊偷稅漏稅騙稅,保證企業切實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關鍵詞二:三孩時代
減輕生育負擔,助力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2021年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僅0.34‰,人口逼近“零增長”的挑戰立于整個社會的面前。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一般來說,一旦生育率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1年審議通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以保持中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及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鼓勵生育也由此成為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的關鍵熱詞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工商聯副主席、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通過提案指出,適齡婦女生育意愿降低是導致人口增長不斷下降的關鍵因素。當前,養育孩子成本高昂、住房壓力大、生育福利欠缺、職工家庭時間精力有限、無人幫帶孩子等問題困擾著育齡女性,尤其是很多女性如果在職期間生育,將面臨收入降低、升職受阻、職業中斷等問題。
為此,翟美卿建議,在住房方面,為三孩家庭提供經濟適用房指標或給予相關家庭住房補貼,減輕因家庭人口增加導致的住房壓力;在配套服務方面,加強公益托育服務站、哺乳室等場所建設,適時出臺母嬰用品保障性采購目錄,發放生育消費券、育兒津貼等,為生育婦女提供更多福利;在就業方面,加大對女職工聚集企業的支持力度,給予相關企業一定的政策優惠。
隨著“三孩時代”到來,如何提高婦女的生育意愿,減輕婦女生育的后顧之憂,成為“三孩”政策能否成功實施的重要課題。翟美卿提出保障女性權益的建議目的就是打通影響三孩生育的“最后一公里”,減輕婦女生育負擔,讓有生育意愿的適齡群體“生得起,養得好”。
關鍵詞三:房住不炒
堅持租購并舉,推動房地產業良性發展

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中國房地產業正面臨巨大變化。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在此背景下,“租購同權”政策已經具備重要的落地推廣的前提條件。不過,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發現,中國住房市場長期存在“重售輕租”“租購不同權”的傾向,比如經常出現出租方隨意提價、虛假租賃、克扣押金、暴力恐嚇強令搬離等驅趕租客的現象。
姚勁波通過議案建議加快落實“租購同權”。由于目前大城市的新市民70%以租房為主,房屋租金占到年收入的30%~50%,他建議,穩定租房價格,即住房租金年度漲幅不超過5%,讓新市民和年輕人更有幸福感。
此外,他還建議,逐漸推進租賃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特別是承租人在享受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等方面;設置專業高效的租務法庭,設計專門處理租房糾紛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解決司法救濟“最后一公里”的阻隔。
隨著中國總人口增速放緩以及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住房總需求空間逐漸縮小,房企傳統的“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的發展模式已不再適用。全國政協委員莫天全通過提案建議,在商品住宅市場之外,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具體來說,莫天全建議,推動住房模式由“購”向“租購并舉”轉變。當前人口流入量大、新市民和新青年人數多的城市供需矛盾突出,住房租賃需求較為旺盛,可以針對這部分城市加大租賃住房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有利于解決新市民的住房問題,公租房保障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
關鍵詞四: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賦能智慧城市高質量發展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及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戰略選擇。智慧城市是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城市數字化包括經濟、治理、生活三大領域,其中,經濟數字化是基礎和驅動力,而工業互聯網能夠推進城市經濟數字化,對城市數字化和數字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通過議案建議,應該讓工業互聯網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城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他建議,支持全國重點省市先行先試,將工業互聯網作為串聯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脈絡;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市打造城市級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引導產業鏈龍頭企業與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共建垂直行業平臺;推動產業園區、經濟開發區企業規?;_展數字化升級,提升區域制造資源共享和協同水平。
周云杰關注到,目前全球70%以上的新立項軟件項目均采用開源模式,開放開源可以助力中國在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上“彎道超車”,加快形成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新優勢。他建議打造中國工業互聯網頂級開源社區,定向培育CAX(計算機輔助技術)、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等優質工業互聯網開源項目。
關鍵詞五:鄉村振興
數字化轉型帶動鄉村振興

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是2022年中國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通過提案建議,一方面放寬政策,緩解原料短期供需平衡,如放開南美國家的玉米進口限制等;另一方面以政策推動長期戰略布局,如鼓勵和保護農民種植油菜籽和大豆等油料作物,提高國內油脂油料產能。支持企業在大宗商品供應鏈體系的數字化轉型,引導和指導企業參與對行情的研究預判,減少采購誤判損失,提高資金效率。
此外,劉永好還建議,鼓勵飼料企業通過不斷優化飼料配方、養殖企業優化養殖方式,實現節糧目標,如大力推廣數字化飼料配方技術,對飼料養殖企業的軟硬件技術改造給予資金補貼和支持;在當前養殖企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加大對企業自研節糧育種項目的資金扶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行長文愛華通過議案從鄉村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的角度建議,根據不同類型的涉農金融機構,建立不同的監管模式,并加大政策傾斜,激勵更多金融機構涉足鄉村。
其次,進一步落實再貸款、再貼現、存款準備金優惠政策,加大財政、貨幣政策的適配性;推進鄉村金融的數字化、科技化運用;推動鄉村金融賦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機構要加大信貸資源投入,并在利率上給予優惠;推進鄉村金融賦能農村土地改革、農村集體經濟制度改革;推進鄉村金融與綠色金融、消費金融等戰略融合。
關鍵詞六:“雙碳”目標
多舉措助推降碳目標實現

隨著“雙碳”目標的逐步推進,節能降碳毫無疑問成為2022年全國兩會中被企業關注最多的方向之一。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強化交通和建筑節能,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觀察到,目前,汽車行業因制造環節碳排放較少,未納入碳排放管理重點行業,但在使用環節,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將有效改善汽車的碳排放,相比傳統燃油乘用車,現有新能源乘用車每年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1500萬噸左右。
尹同躍認為,如果能考慮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對碳排放量減少的有效性,應該利用碳交易手段積極鼓勵傳統車廠轉型新能源車生產。為此他通過議案建議,工信部等部委重點研究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的效果,將汽車行業包括進碳交易行業范圍內,讓汽車企業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
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從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角度通過提案建議,大力支持建筑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推廣應用,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質量和效率,大幅減少工地上的建筑垃圾和廢棄物,減少碳排放。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則關注到碳足跡問題。碳足跡研究是一種從碳排放產生源頭上思考的研究方式,完整、清晰、準確的碳足跡核算體系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前提。他通過議案建議,制定從原材料到報廢回收全產業鏈碳足跡管理辦法。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則結合自身在AI、大數據等先進科技上的優勢,通過提案建議發展綠色算力,降低數據中心能耗;開展個人碳積分激勵制度試點,探索個人綠色出行碳積分與公共服務優惠政策掛鉤機制,提升公眾綠色低碳出行獲得感。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中,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無疑是其中的主力軍。但由于化石能源不斷退出,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未能跟上,2021年全國多地出現為完成能耗“雙控”目標,突擊式拉閘限電、限產,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雙碳”目標落地。
針對各地出現的運動式、突擊式減碳,中央及時糾偏,明確強調“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通過議案建議,光伏產業不納入能耗總量考核;引導電動汽車成為電網儲能終端;提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造業零碳、低碳能源自給率,允許其自建光伏、風能電站,并配套完善相應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優惠減免過網費,從而實現自發自用,既滿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實現制造端全綠色生產。
關鍵詞七:新能源汽車
破解新能源汽車發展之痛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爆發式增長令人驚喜,智能網聯汽車的相繼面世也讓人頗為汽車業的技術發展而驚嘆。點贊之余,中國汽車業也仍有不少問題有待改善,如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問題、充電難問題,以及芯片、電池、鋰資源面臨的短缺問題。
在智能駕駛安全問題上,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通過議案建議,通過專項資金扶持等方式,鼓勵引導企業自主掌控操作系統、線控底盤等核心軟硬件研發能力,加快形成行業標準,盡早實現產品技術規?;?。
在充電難問題上,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通過議案建議,一要加快明確換電站建設、高低壓箱變、土地及建設審批的相關規定,將其納入國家市場管理規范體系內;建議政府開放公共停車場的資源準入與支持,有效合理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二要進一步完善換電車型相關政策法規,對換電車型公告法規進行優化,建立換電車型專屬的公告認證體系,形成車電分離下車與電池的分開認證。同時進一步完善國家關于新能源車的溯源系統,針對車電分離模式做適應性(如車電分離保險)的優化。
三要加速推動換電模式標準化、通用化。推動換電接口軟硬件協議的標準化,預設2~3種技術先進的接口形式制定推薦性標準。推進換電電池包的標準化制定,使換電電池包真正能夠在不同車企、不同換電站、不同用戶之間互通互換。
在供應鏈安全的問題上,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通過議案建議,短期優先解決“缺芯”問題,面對擴產、投產的芯片制造企業,建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中期完善產業布局,實現自主可控,建議制定5~10年車規級芯片產業發展規劃,對車規級芯片應用端企業依據應用的“芯片國產化”的比例進行適當稅收或其他方式優惠;長期構建產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
隨著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愈發火熱,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需求量不斷攀升,電池供應短缺問題也隨之越來越嚴峻,成本大幅度上漲,進而影響上游原材料及其礦產資源出現短缺,成為新能源發展的瓶頸。
在鋰電池中,鋰資源是核心原材料,但2021年鋰價的狂飆突進令人咋舌。據公開資料,以鋰電池電解液的重要組成成分六氟磷酸鋰來說,市場價格已從2020年11月的一噸9.5萬元左右漲到一噸55萬元左右。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為此提出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的提案,他指出,應加快國內鋰資源勘探開發,保障供應鏈安全,同時應加強自主創新和科技攻關,提升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水平。
除《商學院》雜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商學院》雜志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平臺微信公眾號

點贊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