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謝哥”,MCN的江湖場
原創 作者:劉青青 石丹 /
發布時間:2022-03-04/
瀏覽次數:0次

凌晨3點,一個28歲的視頻自媒體創作者還在拍視頻,等到視頻拍完工作結束也懶得再費時間坐車回家,索性直接去附近的澡堂洗澡睡覺。
這是他的工作常態,他叫張百喬,其“百喬有毛病”的IP賬號在抖音、微博的粉絲均超過千萬。
這位看起來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網絡達人,背后站著一個“平平無奇”的MCN公司,老板叫謝佳桓(本名謝田飛),人稱“謝哥”,是曾經沖上熱搜的喜劇藝人李雪琴的老板。
張百喬所在的MCN公司很有點“東北喜慶味兒”,叫“沈陽口口喜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由沈陽口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控股50.1%。而謝哥通過間接持股控制著沈陽口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權。
2018年9月,謝哥因為一次1000元的豪爽直播打賞,結識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李雪琴。而張百喬和李雪琴本來就是好友,一個遼寧沈陽男孩,一個遼寧鐵嶺女子,張百喬常常去李雪琴的沈陽工作室串門,這就讓謝哥“拿下”了又一個實力派藝人。
不同的是,李雪琴因為喊話吳亦凡一炮走紅,才華逐漸顯露在大眾面前。張百喬還有著“不務正業”的心,即主業仍在積蓄力量,副業卻已經風生水起。因為他跑龍套多年至今仍懷著演員夢,拍網絡段子視頻只是一個“曲線救國”的手段。但這并不妨礙謝哥把這個東北喜劇人揣進自己的MCN公司。
張百喬是實力派,其作品也吸引了不少導演伸出橄欖枝,他的段子詼諧可笑,但“哈哈”出來的全是生活的心酸,就像他自己的“龍套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張百喬在名利場之中沉浮,他背后的MCN機構也走在競爭破局的路上,一路折射出MCN的江湖以及泛娛樂領域的刀光劍影。
“老龍套”
張百喬告訴《商學院》記者,他的視頻也是往電影作品方向靠近,專業的人能夠看出來這是一邊展示自己一邊尋找機會。
謝哥和他的團隊都堅持相信:熱愛什么,就成為什么。所以這群人都明白自己的未來應該在哪里,信念堅定,步伐穩健,不肯被喧囂的流量裹挾。
1994年出生的張百喬總覺得自己應該是演員。上高中的時候,他去沈陽某影視基地溜達,被一個群頭(群眾演員的領隊)叫去跑龍套,40元演一個被炸死的小炮兵。他記得很清楚,當時拍的那部電視劇叫《老兵》,趙本山老師也在里面。
“拍攝途中有一個炸點壞了,沒來得及跑,當時就把我炸飛了。”張百喬回想起來就覺得好笑,那時他還是未成年。“趙本山老師當時也在,之后把我叫到樓上問我多大了,并說孩子你可以考我們遼寧影視大學。”這句鼓勵直接開啟了張百喬的演員路,或者說“龍套路”。
2016年,張百喬第一次“上大銀幕”,在電影里客串一位熱心路人,舉著手機被包貝爾推搡;接著是第一次上電視劇,在《大秦賦》中飾演趙國丞相郭開的手下;后來慢慢有臺詞,在2018年終于開始演男主角。
那時候張百喬還是個清秀的小伙,不過到2019年他的身材開始嚴重走形。一個關系很好的編劇老師想推薦他一個角色,需要胖60斤,張百喬立馬答應了,但是胖上去之后倆人發現,角色被制片人的親戚頂了,編劇說還有角色但是需要再瘦回來,于是張百喬就又瘦回去了。
在很短的時間內控制體形,這個身高179cm的大漢身體算是傷到了,開始一直發胖,這也造就了粉絲眼里胖胖的張百喬形象。“我覺得觀眾好像挺喜歡我胖胖的形象,而且這樣也很有辨識度,索性就這樣吧。”張百喬談起自己的形象很是爽朗。
這樣的“老龍套”跑去拍視頻無疑是有優勢的。如今,張百喬的IP賬號“百喬有毛病”在微博上的粉絲有1149.5萬,歷史累計播放量達到5.48億次;在抖音上的粉絲1042.1萬,獲點贊2.4億。但張百喬的簡介始終只有簡簡單單的“演員”或者是“演員、編劇”。
這是視頻平臺帶來的機會,張百喬在“曲線救國”。一邊是貫穿了在高中、大學和步入社會以來的跑龍套生涯,一邊是2018年開始在抖音發布自導自演的視頻,一路粉絲聚集流量猛漲,如今拍視頻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但他最終還是希望能做一個演員。
他的視頻也得到了不少影視圈人士的肯定。“有幾個曾經合作過的大導演看了我的視頻后過來跟我說,‘這個特別好,如果有機會可以把它拉長概念變成影視作品’。”張百喬表示。
張百喬告訴《商學院》記者,他的視頻也是往電影作品方向靠近,專業的人能夠看出來這是一邊展示自己一邊尋找機會,“不然呢?沒有戲總不能一直在家等著,可能導演編劇連你是誰都不知道。”
追夢人
無論如何,短視頻的興起是一場全民的狂歡,視頻作品的門檻比影視作品更低,也給了追夢人們新的機會。
網絡時代確實給了追夢人更多的機會。以前的影視作品都是用專業演員,現在逐漸放寬門檻。這不僅僅是因為作品形式更加多元化,也是因為一小部分演員“網紅化”。
一般來說,演員分為“正統”和“非正統”(這只是戲稱),但派別現象卻是真實存在,即“正統”演員一般是科班出身,經過跑龍套、小配角、大配角、重要角色等層層積累成為圈內認可的演員,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主流。
隨著影視娛樂行業的不斷發展,大量自帶粉絲基礎的名人扶搖直上,“網紅”一詞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他們進軍影視圈也成為比較常見的現象。這種從綜藝選秀、男團女團、草根網紅、知名博主等轉向影視的演員,也被認為是“非正統演員”。
張百喬自認是“非正統演員”,因為他當初報考上海戲劇學院還差3分,后來一直走在跑龍套的路上,又因為拍攝網絡段子視頻而“大火”。
視頻場上站滿了追夢人,有的從開始就因為門檻高而離開,有的還在生存與夢想中掙扎,有的找到了新途徑……無論如何,短視頻的興起是一場全民的狂歡,視頻作品的門檻比影視作品更低,也給了追夢人們新的機會。
張百喬直言:“所謂‘正統演員’的機會并不是人人都有的,而且有了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握住的。但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視頻行業越來越發達,也會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樣靠這種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標。”
在網絡上活躍的無數普通短視頻創作者的背后,也少不了MCN機構的身影。
江湖場
藝人“貴精不貴多”只是其中的一個特征,更大的特點在于運營模式。
謝哥告訴記者,大部分網紅發展到一定階段都需要一個團隊來讓自己的內容更加精細和優化,視頻創作領域尤其如此。此時網紅的發展大致會出現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加入MCN機構。比較大型優質的MCN機構能夠在商務、渠道等方面幫助創作者更好地發展,除此之外還包括內容的共同研發、旗下網紅矩陣之間的借勢等,都是成熟的MCN機構帶來的優勢;第二種是網紅自己組一個小團隊,或者找合伙人成立自己的公司;第三種是更加松散式的方法,去拉幾個朋友一起幫忙或者是招聘有創作天賦的人來為自己服務。
一般來說,在比較有知名度的“網紅圈”當中,加入MCN機構是主流。因為網紅一般在粉絲數量達到一二百萬的時候就會收到MCN機構的邀請,這是一個比較微妙的階段,一二百萬粉絲證明了網紅博主有一定的熱度和粉絲基礎,但當前程度又不足以引起廣告主的重視,難以變現。
“網紅也是要生存的。”謝哥指出,當創作內容還沒有變現或者變現很少,有機構能夠簽約并且許諾相應的待遇和未來期許,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加入,這是一個相互需要的情況。
謝哥選擇的是第二種,即成立合伙公司共同拼搏。他告訴記者,很多MCN機構其實是挖掘藝人的公司,他們會不斷尋找網紅來挖掘他們的商務價值。“這種批量復制模式的存在當然是合理的,但是對于藝人來說并不是最健康的。”謝哥總結道。
像當初孵化李雪琴一樣,以張百喬為核心的MCN公司也只孵化一個主要的藝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這就和行業中的很多MCN公司有了區別。在謝哥看來,自己的MCN公司更像是一個MCN機構和經紀公司的結合體,挖掘藝人是重要的,但在培養和扶持方面公司可以做得更多。只有這樣才能成長出一個硬朗、健康、長期的“廠牌”,再反哺機構。
藝人“貴精不貴多”只是其中的一個特征,更大的特點在于運營模式。謝哥和他的東北朋友們都拒絕了娛樂直播、帶貨直播等來錢最快的渠道,認為要保留最本質的核心競爭力,即內容創作,公司就應當只做短視頻而不是將范疇擴大到直播當中。
謝哥堅持要將藝人往適合他們發展的方向去培養。如果他是喜劇人,就竭力讓他在喜劇界有更大的成就;如果他是演員,就讓他有更多登上銀屏的機會;如果他既是喜劇人又是演員,那就讓他“雙軌道并行”。
他們在等待藝人真正出人頭地的那一天,通過影視商務來獲得更多回報而非當前通過視頻植入廣告賺錢。
泛娛樂
這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時代,也刺激內容創作者不斷推陳出新,要不斷地吸引新粉絲并且想辦法留住老粉絲。
通過短視頻孵化演員不止一個機構在做,而且隨著網紅的一次次迭代,當前視頻娛樂領域正急劇變化,MCN機構崛起。
中商情報網發布的《2021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指出,近幾年,中國網絡版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中國移動網民每日超過四分之一的時間在使用短視頻應用,短視頻已成為圖文和語音之外的移動互聯網“第三語言”。
在短視頻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中,中商情報網分析報告提到,短視頻內容制作市場已發展出成熟的價值鏈,尤其是MCN機構的出現,由概念開發規劃至內容制作,為短視頻內容制作者提供綜合及專業支持,并進一步物色合適的廣告主及網絡平臺資源。
克勞銳發布的《2021年中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進一步指出,MCN行業自我優化,2020年MCN機構數少量增長,維持在“2萬+”。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大量MCN機構被迫自我淘汰;直播帶貨熱潮,隨之生長了新一批MCN機構,行業進入“代謝”期,處于細分階段。與此同時,營收方面,90%的MCN機構收入規模不到千萬級,頭部機構占有多數市場份額。MCN行業紅人“內卷”化效應出現:紅人數量持續上升;頭部紅人生命周期縮短;紅人與資源集約化;競爭升級。
從MCN機構的角度也能看到,互聯網短視頻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謝哥指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抖音現在的流量平均每天達到6億,最高峰達到7億,這已經是天花板了,很難再往上繼續突破,互聯網短視頻進入存量競爭的時代。
“這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時代,也刺激內容創作者不斷推陳出新,要不斷地吸引新粉絲并且想辦法留住老粉絲。”謝哥表示。
至于泛娛樂短視頻領域的垂直化挑戰,謝哥認為,可以將之當成電視節目,從中央一套到各個地方電視臺,從工作日到節假日的電視節目豐富多彩?,F在新媒體視頻平臺崛起,也同樣受眾廣闊、市場分散、眾口難調,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來服務觀眾。
短視頻有短視頻的煩惱,謝哥和張百喬非??鄲赖氖嵌巫觾热莺蛣撘饪偸潜怀u。
短視頻降低了影視拍攝的門檻,也降低了原創保護的壁壘。文藝作品跟技術性、版權性的作品不同,“我在創作一個作品之前不可能先去申請專利之類的東西吧?”謝哥非常無奈地表示。
張百喬氣呼呼地對記者表示:“我辛辛苦苦拍出來,剛獲得50多萬點贊,因為一些小問題被平臺限流了,別人把我的內容摘一段出來拍,不到10秒就獲得280多萬點贊!差點把我氣死。那又怎么樣呢?我也沒辦法呀!”這時他已經連續很多天都工作到凌晨,一臉憔悴地倚靠在沙發靠背上嘆息。
破局點
孵化“網紅”對MCN公司來說不是難事,但這些網紅在未來是否有更多機會往上走?能否得到精神文化方面的沉淀和傳播?
和張百喬的演員夢一樣,謝哥也有著自己的夢想,那是關于東北喜劇的。
謝哥一直對近些年的“網絡東北形象”有微詞,認為很多“東北味”的作品偏低俗,完全不能代表真正的東北形象。他希望做一些幽默、接地氣的喜劇,讓大家了解真正的東北并不是目前很多視頻展現出來的樣子,東北的年輕人也不是那個樣子。
現在,謝哥的夢想變成了李雪琴、張百喬等東北人的共同夢想。
如今他正忙著打造東北新喜劇人,以此在互聯網存量競爭時代“破局”。
“我們趕上了新時代,通過短視頻的風口來帶動身邊的人,并且通過這個渠道和方式去鍛煉自己一步步往上走。”謝哥表示。
謝哥的MCN公司“貴精不貴多”,以孵化演員為主。他認為,孵化“網紅”對MCN公司來說不是難事,也可以短時間內去帶動和孵化很多個賬號,但這些網紅在未來是否有更多機會往上走?能否得到精神文化方面的沉淀和傳播?
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很多MCN機構會用商務資源吸引網紅,但是如果培養重點只在于廣告分發而不是專注于內容,等過了幾個月或者一年半載,網紅就會失去商業競爭價值。由此,這樣的MCN機構勢必要不停地簽約網紅,然后不停地“用完就扔”。
謝哥指出,在倒下來的MCN機構當中,絕大部分都在做商務拓展,在進行商務和網紅、藝人之間的撮合,很少做演員孵化。
“我們要為簽約的藝人規劃未來,這也是行業對我們的挑戰。”謝哥表示,要往主流的圈子里走競爭會越來越大,甚至有運氣在里面,機會不是時時都有。MCN公司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提高成功率。
比如簽約一個音樂達人,唱歌好聽在短視頻上爆火也只是第一步,他想往上走要成為一個歌星這個概率是很低的。“前進的道路并不是沒有通路,機會隱藏在奮斗的途中,如何幫助藝人把握機會,將他們推到臺前,這才是最核心的挑戰。”謝哥表示。
曾經是內容創作者的謝哥和他的東北朋友們繼續走在內容創作的路上,人前一副“貴氣精英”的模樣,和朋友在一起時則嘻嘻哈哈一口一個“干哈”。
他們都在為夢想努力,也都為現實折腰紛紛“曲線救國”,成敗未可知。但謝哥很堅定:“相信我,會的。”
除《商學院》雜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商學院》雜志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平臺微信公眾號

點贊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