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妹,“70分創意”可否被打破
原創 作者:閆佳佳 石丹 /
發布時間:2022-03-31/
瀏覽次數:0次

2022年3月8日,北京藍色光標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色光標”)旗下全資子公司藍色宇宙發布全新虛擬數字人形象——“K”,這也是繼1月1日首個虛擬古代人物“蘇小妹”后發布的第二個超寫實虛擬數字人。
藍色光標銷博特總經理洪磊告訴《商學院》記者:“借助AI的賦能,虛擬數字人研發周期有望縮短到以天為單位來估算,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真正的與外界真實環境的互動,基于AI驅動虛擬數字人生成實時內容。”
藍色光標微信公眾號曾發文稱:“未來,藍色光標也將長線布局虛擬IP市場,與垂直行業合作伙伴一起發力虛擬文創、虛擬音樂、虛擬偶像等賽道,創造更多能應用到產業里及營造美好想象的虛擬IP,滿足用戶及商業客戶的多重需求。”
試水虛擬數字人
藍色光標繞開“二維”“卡通”等特點選擇貼近真人的虛擬形象,藍色宇宙虛擬IP經紀業務合伙人郭曉喆向記者表示,構建虛擬數字人,他們參考的是現實世界的社會體系,不同的虛擬數字人對應的是不同的身份。目前推出的蘇小妹和K都有很強的IP屬性,希望把兩個角色都打造成有影響力的社會公眾人物,讓他們的形象設計更貼近真人。
對于虛擬數字人推出的契機,郭曉喆稱,他們認為,元宇宙約等于下一代的移動互聯網,隨著技術不斷迭代,媒介也會趨向于虛實融合,隨之發生的是元宇宙經濟社會體系的迭代,以及用戶側元宇宙虛擬時代的增長。在此背景之下,品牌資產的虛擬化成為元宇宙時代的必答題,他們希望幫助品牌重建虛擬世界的人、貨、場,而虛擬數字人則是元宇宙的第一入口。
除了虛擬偶像蘇小妹和虛擬歌手K,藍色光標還曾推出虛擬員工藍零壹。郭曉喆表示,上述三個虛擬人屬性不太一樣,虛擬數字人是元宇宙的第一入口,蘇小妹和K是用來連接虛擬產業和虛擬生態的。蘇小妹是一個國風IP,K是一個潮流音樂IP,背后連接的是虛擬文創和虛擬音樂的產業。
對于K和蘇小妹如何商業化,郭曉喆回復稱,蘇小妹目前除了品牌代言、IP授權、IP聯名等固定的合作之外,他們還給蘇小妹做專題企劃,如國風音樂企劃、單元劇企劃、非遺企劃等,可以進行專題合作;K的商業化合作也包含IP形象授權、內容、音樂定制、MV定制等合作。
虛擬數字人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虛擬數字人技術分為真人驅動型和計算驅動型,后者已經從原來的單模態,如文字、語音、圖像,發展到今天的多模態,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感受來接觸和理解世界。
在技術方面,近期,藍色光標與齊樂無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推動XR體驗在重點行業的應用拓展及商業化項目落地;AI技術方面,藍色光標與百度希壤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元宇宙技術與營銷聯合。
目前,藍色光標自營IP主要發力虛擬文創、虛擬音樂和虛擬偶像三個賽道。在內容上,更傾向于應用場景的創新;在技術上,已經在虛擬數字人、虛擬物和虛擬場景上有產品和服務的開發。虛擬數字人方面,除了自營虛擬數字人的創設和運營,也會與品牌合作進行服務型虛擬數字人的開發、運營及制作;虛擬物方面,上線NFT發行平臺MEME;在虛擬空間,藍色宇宙在熙攘空間建立了藍盒子空間,幫助品牌進行虛擬空間的建設及運營。
“小元宵”計劃的機遇與挑戰
2020年,藍色光標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全新智能營銷產品銷博特,致力于AI技術與虛擬數字人營銷創作能力相結合。國內首位廣告公司虛擬創意人藍零壹在2021年9月上線后,入駐藍色光標集團內部企業微信。銷博特為藍零壹提供技術支持,對接集團內部的基礎性營銷內容創作需求,如設計logo、提出slogan、做海報、寫文案草稿或者是出策劃草案等。
廣告公司虛擬創意人藍零壹與真人相比有何優缺點?洪磊表示,“藍零壹可替代大量的基礎工作,將數據資料收集、案例積累、創意模板選擇等需要日常積累的工作標準化,通過NLP技術進行創意快速組合以便形成一個創意概念組、一個策劃草案、一個海報模板等,然后為創業策劃人激發靈感。”
他還表示,目前,虛擬創意人更多是為傳播咨詢公司策劃提供輔助創意支持。2021年,銷博特平臺共產出了15000個人群畫像、1100個策劃案等,據不完全統計,相當于1000個助理客戶主任(AAE)一年的工作量。”
但是相比真人,虛擬數字人也存在缺點,虛擬數字人的創意是通過對數據庫的語料、案例、人群數據進行分析并通過NLP技術來篩選組合形成,顯得平庸,缺乏人性的光輝。同時,機器雖然可以生產眾多創意內容,但還是需要通過人來判斷決策,虛擬創意人很難突破“70分創意”的平均值。
2022年2月15日,藍色光標旗下智能營銷助手銷博特平臺發布“小元宵”計劃,旨在將平臺現有的分析、寫作、文案、隨筆以及創意等六大產品能力封裝成API技術接口,為虛擬數字人營銷創作能力賦能。
對于“小元宵”計劃的作用,洪磊表示,“銷博特構建了一套語料庫和專家系統,試圖模擬創意人的思維方式,提供更專業的創意靈感。從基于詞向量技術對標簽進行組合、語義分析與關聯匹配,到最后生成新的創意,在人機交互中互相學習。對藍標而言,其智能創意生產系統以及機器創意工具,更像是一個‘智囊團’的角色。”
中國傳媒大學大數據與社會計算中心高級研究員張麗錦對記者表示:“此前已經有公司將AI能力作為API接口開放,但沒有與虛擬數字人相結合。虛擬數字人與營銷結合真正落地還需要依靠AI能力,比如讓虛擬數字人寫詩、寫稿件等,需要具備有大量知識儲備的大腦,才可以更好地進行創作。”
智能營銷產品的效率高低,取決于產品背后的算法與技術。虛擬數字人在營銷創作過程中會面臨哪些風險?又該如何解決?洪磊表示:“虛擬數字人在營銷創作過程中會面臨版權問題和效能問題。一旦大家都使用同樣的方式來創作內容時,就容易出現版權問題,所以需要建立客戶自己的內容庫。效能問題方面,由于機器會產生眾多內容,人做決策時在人機對抗的過程中會敗下陣來,所以需要實現機器對機器的工作機制,如建立數據化的定義評判標準或建立自己的場景、標簽庫等。”
此外,張麗錦認為:“虛擬數字人的創作內容可能會出現政治、文化等問題,所以還需要有把關機制進行長期并大量地實踐才能解決。”
洪磊表示,營銷是一件創意型的工作,每個營銷人員在為客戶做提案時,數據查找分析、行業信息收集、客戶需求分析等事務性工作占到了60%~70%,而真正有價值的創意工作不足40%。通過“大數據+AI技術”幫助營銷人員從繁冗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創意上。
他還提到,第二層意義是為元宇宙時代的客戶需求帶來價值。通過“小元宵”計劃,實現從人人互動,到人機互動,再到機器與機器互動,做到AI真正落地。因此,虛擬世界中的內容制作,必然需要通過AI輔助甚至是AI自動來實現,這也將是創意虛擬數字人真正的春天。
對于未來虛擬數字人的發展方向,洪磊認為,虛擬數字人的核心不一定完全落實到“人”本身,而更看重的是“人”在場景中的功能屬性。人們賦予這個虛擬“人”能力和價值,用虛擬的身份來提高工作、學習、生活的效率。AI賦予技術能力與虛擬數字人身份屬性相融合,為行業降本增效成了產業未來挖掘藍海市場紅利的一大目標。
許多虛擬數字人已經能夠實現擁有和真人一樣的外貌和行為,但能夠識別外界環境并與人產生交流互動的虛擬數字人仍是少數。有行業人士指出,虛擬形象還是CG(計算機動畫)角色都不能定義為真正的虛擬數字人。
目前,虛擬數字人發展環境整體情況還處于起步階段,隨著虛擬數字人技術的精進以及虛擬數字人能力的釋放,虛擬數字人技術能力在具體商業場景中的應用,將是其產業落地的關鍵。
除《商學院》雜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商學院》雜志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平臺微信公眾號

點贊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