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e,HTC伸向“新世界”的手
原創 作者:沈思涵 石丹 /
發布時間:2022-03-31/
瀏覽次數:0次

隨著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在2022年完全恢復線下舉辦,沉寂已久的HTC也借著這場科技盛會重新引起外界關注。
在3月召開的MWC 2022期間,HTC正式公布了元宇宙平臺Viverse,該平臺使用了VR、AR、AI、5G和區塊鏈等技術,讓用戶可以使用任何設備在現實、數字與虛擬世界中與其他人溝通。
借助“元宇宙”這股熱潮,HTC押注多年的VR/XR技術終于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而在VR/XR這條賽道上,HTC此前已經有諸多的技術成果亮相。
從初代PC VR設備HTC VIVE推出,到短焦VR眼鏡VIVE Flow發布,HTC始終在業界扮演著先驅者的角色。同時,通過采用VIVE追蹤器動作捕捉、面部追蹤等XR技術,HTC還推出過虛擬偶像Vee。
Vee是HTC VIVE構建的XR生態代言人,其可以用虛擬偶像的身份參與到主持、廣告、代言、直播等活動中,進而衍生出更多的新商業模式,并利用XR技術實現生態建設的目標。
事實上,在元宇宙的風口催動之下,類似于Vee這樣的虛擬數字人形象相繼出現,已經成為眾多品牌的營銷利器。然而對于HTC而言,虛擬偶像Vee的出現,似乎并未給其當前尷尬的業績現狀帶來多大的改變。
如何讓虛擬偶像乃至VR產品更被消費市場廣泛地接受?HTC又將如何抓住元宇宙風口進行突破?針對相關話題,《商學院》記者采訪HTC相關聯系人,但截至發稿暫未回應。
虛擬偶像Vee的由來
隨著元宇宙風口興起,作為元宇宙組成部分的虛擬數字人風靡一時,相關虛擬偶像的出現有望掀起產品服務虛擬化的潮流?;蛟S是看到了虛擬偶像所具備的商業價值,HTC在2021年5月召開的虛擬生態大會上,正式對外發布了自家的虛擬偶像Vee。
Vee是由HTC VIVE中國團隊使用VIVE追蹤器進行動作捕捉、面部追蹤等XR技術制作而成的。VIVE追蹤器是HTC的一款VR配件,其可以捕捉到38種面部動作形態,最終映射到VR世界的虛擬形象中,從而構建出更精細化的虛擬形象模型。
換句話說,虛擬偶像Vee是HTC在VR/XR領域的某種技術展示。當然,也正是由于HTC在VR/XR技術方面的多年積累,其虛擬偶像的技術成分相比其他廠商而言要更為豐富一些。
從虛擬偶像Vee開始,HTC真正開啟了虛擬社交交互體系的構建,它首先是一個代言人的角色,即代表HTC和客戶溝通,和消費者互動。
HTC中國區總裁汪叢青曾經有過一番具體的解釋:“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Vee更像是蘋果(Apple)的Siri,用戶與Siri講話就好像在和蘋果對話,但Vee更進一步,因為她會擁有性格和形象,并能利用AI了解用戶愛好、習慣,最終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也就是說,HTC希望通過Vee這一虛擬形象,將HTC這家公司的技術擬人化,從而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不過,現階段Vee只是結合了HTC自家動作捕捉套裝的虛擬形象。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提到,Vee表面上是個商業形象,本質上是圖形技術與AI技術融合的產物,在元宇宙這個營銷概念誕生之前,虛擬數字人的概念就已經存在,而元宇宙概念的熱炒也助長了虛擬偶像的發展勢頭。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行業市場規模約5.08億元,同比增長了25.12%,預計到2027年,虛擬偶像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3.44億元。
張孝榮對此指出,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興起,虛擬數字人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目前市場需求正在逐步增長,參與企業明顯增加。但與此同時,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參差不齊,產品化能力、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整體處于發展初期階段。
靠什么撐起元宇宙?
虛擬偶像Vee的出現,不過是HTC對于元宇宙的布局動作之一。面對元宇宙的宏大市場,HTC很早就展現出自身的態度。汪叢青曾提到對元宇宙的理解,他認為,元宇宙只有一個,就像互聯網一樣,因此“元宇宙必須具備開放的環境,讓所有人可以選擇多樣的終端進入。”
在最近推出元宇宙平臺Viverse之前,HTC就已經發布過很多VR解決方案。
在硬件端,HTC有Vive、Vive Pro(Eye)、Vive Foucs 3、Vive Flow、Tracker等VR產品;在軟件市場上,HTC也推出了Viveport、Vive Business;在NFT方面,也有Vive Bytes;在企業會議需求方面,它有自家會議軟件Vive Sync。
以上所說的軟硬件解決方案都屬于HTC元宇宙生態版圖的一部分。不僅如此,HTC更進一步,選擇與數百家企業或開發者合作,補齊部分缺失的場景需求。至于此次發布的元宇宙平臺Viverse,則可以視為自家生態的整合以及擴大。HTC官網將其稱之為一個元界生態系統,將各行各業的人連接到一個開放且可訪問的虛擬世界。
與其他企業的元宇宙平臺不同,HTC的Viverse可以實現全場景覆蓋。無論是個人玩家,還是B端商務市場、內容開發者,以及底層的構建標準,Viverse都能為之提供相應解決方案。Viverse的推出也降低了虛擬世界的進入門檻。為此,HTC還發布了一款XR瀏覽器Vive Browser,用戶可以使用瀏覽器直接進入XR世界。此外,它還能跨終端使用。
在HTC看來,這個世界不是越來越虛擬化,而是越來越真實化,讓虛擬和數字生活更真實化,這才是HTC打造元宇宙的目標所在。
“我們已身處社交和內容消費的新時代,Viverse戰略至關重要。未來,HTC將基于現有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以及高速連接、AI等技術,踐行Viverse戰略,最終實現我們的VIVE Reality愿景,向用戶提供更加無縫的多樣化沉浸式體驗。”HTC董事長王雪紅在MWC上表示。
從HTC各方面的表態看來,其對元宇宙無疑具有很大的野心和期望,但問題在于,以當前HTC具備的實力,要在元宇宙這個全球無數巨頭下注的新領域打出一片天地,難度不小。
在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看來,HTC近年來一直在探索發展戰略,但如果要把希望寄托在元宇宙身上,前景和風險堪憂。“目前能夠在元宇宙做出一番動靜的頭部公司,往往都有其他主營業務,它們有充足的現金流去彌補損失,不耽誤主營業務的發展。但HTC很明顯沒有這樣的機會,也就是說其缺乏‘護城河’級的業務作為基礎支撐。”
“All in”VR之后
對許多年輕的消費者而言,HTC這個品牌已變得相當陌生。隨著2017年HTC團隊參與打造Pixel手機出售給谷歌之后,這些年來HTC幾乎對手機業務失去興趣,一直著力押注VR業務。
回顧HTC最為輝煌的2010年、2011年,其曾是北美和亞太地區銷量第一的重量級品牌。兩年里,HTC市值增長30倍,在全球創下僅次于蘋果的傲人記錄??上Ш镁安婚L,后來的HTC因專利糾紛陷入多場官司,所擁有市場迅速萎縮,逐漸走向衰落。2018年末,HTC官方旗艦店下架大部分手機,僅余一款U12+,引來一片唏噓。
2015年,面對手機業務衰落,王雪紅開始將眼光瞄準VR,以期打造新的支柱業務。在王雪紅的重視和集團資源支持下,HTC在2016年2月發布了首款VR產品——HTC VIVE。
當時,VR是整個科技圈最熱門的領域,資本和媒體對虛擬現實的追捧程度,絲毫不亞于今天的虛擬偶像。彼時各大公司都在積極布局,如Facebook用20億美元買下了Oculus,三星把Gear VR和自家手機捆綁銷售,谷歌的Cardboard脫銷,索尼也在用PS VR定義新的游戲方式。
相較于每況愈下的手機業務,HTC的VR業務一開始發展得還算不錯。2016年,HTC的VR產品HTC Vive銷售42萬臺,位居全球第二。僅從數據上看,HTC似乎找到了新的“機會”,但如果仔細審視,不難發現,現實頗為殘酷。
首先,幾十萬臺的VR銷量相對于手機廠商動輒幾千萬的銷量,可以說是很少;其次,目前VR設備需腦后接線、畫質粗糙、可消費內容甚少,加上動輒八九千元的售價,很難下沉到更廣闊的市場。
基于市場技術等種種原因,VR始終未能成為HTC新的支柱業務。從2016年到現在,HTC持續虧損的趨勢依然沒有大的改觀。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HTC(2498.TW)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營收13.9億元(新臺幣,下同),營業虧損9.1億元,凈虧損7.3億元;2021全年營收52.5億元,營業虧損41.2億元,凈虧損30.7億元。
顯然,HTC“ All in”VR的舉動,無疑令其陷入困局。雖然它依靠HTC VIVE做出了業界最好的體驗效果,但由于售價昂貴、缺乏足夠的游戲支持,還有技術的局限性,讓HTC 的VR設備銷量始終有限。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興起,VR技術如今再一次受到外界的關注。但是這一次,VR技術真的準備好了嗎?它又能否帶動元宇宙概念實現有效落地,甚至幫助HTC扭轉業績頹勢?
TMT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對此指出,虛擬偶像只是HTC在VR領域的前期布局,或者說是用來讓大眾更廣泛且容易接受的呈現方式,但HTC作為行業領先者,必然要抓住這個風口,讓自己的VR設備有可能進入大眾消費層面,而不僅僅只是少數極客(即數碼發燒友)、特定應用場景的“附件”。
除《商學院》雜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商學院》雜志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平臺微信公眾號

點贊 30
收藏 20